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党支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安徽省委]郑栅洁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1-10-29   资料来源:

忠诚尽职 奋勇争先 全面强化“两个坚持” 全力实现“两个更大” 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郑栅洁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安徽力量。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6年4月和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指示,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擘画美好蓝图。五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顺利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建立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

这五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坚定科技自立自强,部分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启动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安徽创新馆等科技大市场开市运营。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1万亿元,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这五年,我们坚持扬皖所长、坚定贯彻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共进共赢。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合肥经济总量过1万亿元,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7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江淮大地铺展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

这五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保护好山好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有效。 “三大一强”专项攻坚启动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20%。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湿地群、骆岗中央公园启动建设,扬子鳄放归自然、野生江豚逐嬉长江、东方白鹳再现巢湖。

这五年,我们坚持敢为人先、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激发迸发。推出70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保持全国最少,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翻一番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上市公司总数位居全国第9。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这五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坚定攻克贫困堡垒,人民群众生活有得有感。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4%和53.6%。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实现全覆盖,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三甲医院实现省辖市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这五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法治建设提质提效。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制定、修改法规和作出决议决定174件,依法开展监督134件。支持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形成省委书记来督办、书记省长来协商、广大网民来参与等品牌。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快构建,统一战线呈现开拓进取、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政府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

这五年,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坚定筑牢主流阵地,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立心立魂。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组织党的十九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万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12年居全国榜首,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居全国第2位。

这五年,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坚定统筹发展和安全,社会大局安定稳定。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建立实施。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平安建设连续1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

这五年,我们坚持“三严三实”、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净化优化。出台贯彻落实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的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力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定。制定加强和改进党内同级监督、加强“关键少数”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制度规定,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开展“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等,毫不松懈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位势之变前所未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区位优势更凸显,区域功能更完善,获得了许多过去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机遇。创新之变前所未有,科技创新筑势赋能,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风气之变前所未有,讲看齐、守规矩、正作风态势更加巩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一是坚持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经济强的创新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9%左右,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高质量发展综合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格局新的共进安徽,各区域板块基础设施、城镇布局、产业分工、公共服务联动协同水平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基本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活力足的开放安徽,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达到1万亿元和1000亿元,开放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百姓富的幸福安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万亿元左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居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健全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巩固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升级建设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强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形成国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加快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高标准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支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安徽创新馆综合功能,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办好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创新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完善“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做长做宽产业链,支持资源型企业战略整合,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度,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机制,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做强做大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新基建+”行动,推动中国声谷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全面建设数字江淮。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深度试点。

(三)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做到“好时不扰、难时出手”。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实行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推动政府母基金、产业基金和市场基金联动发展,实施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治理能力强的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政府,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重大项目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拓展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推进开发园区管理机构改革,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等开放平台能级。

(四)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实施碳达峰行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推动煤炭消费有序减量替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建立城乡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固废危废转移处置和安全监管。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高标准建设骆岗中央公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

(五)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能级,推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着力推动皖北振兴,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深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支持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阜阳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支持蚌埠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支持安庆建设联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区域重点城市,支持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支持宿州、亳州、六安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南、淮北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开展创业安徽、技能安徽行动,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建设健康安徽,建设体育强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六)坚定不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级机场群,共建长三角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积极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联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国际商协会联盟、资本市场平台、贸易中心、高能级展会等市场化要素对接平台,实施中部城市快速通达工程。积极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抓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进沿江港口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港产城一体化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重组、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实施皖美制造行动、皖美农品行动、皖美旅游行动、皖美味道行动、皖美消费行动,加大对“两新一重”和短板领域投入力度,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

(七)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种业强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创建一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八)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新定位依法行使职权,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巩固拓展省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情况督查成果。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做好科协、文联、社科联、侨联、残联等工作。深化军地资源要素融合共享,统筹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和人民防空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

(九)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做强做实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合肥都市圈文化发展核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启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文化企业改革创新工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

(十)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安徽、平安安徽。一体建设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健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国家安全审查监管,实施网络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深化“铸安”行动,科学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支持学校食堂、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推进智慧应急试点省建设,建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切实把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

(二)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必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党委全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

(三)切实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一以贯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持续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传宣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等伟大精神,用足用好用活安徽红色资源。

(四)切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推深做实“三案”精准管理。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树立面向基层、突出实干的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分类分级开展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五)切实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求才若渴的态度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开辟人才用编、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高端人才引进实行“一人一策”。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和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六)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建设。持续做强做优街道社区,增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切实弘扬优良作风。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行基层党建重点考核信访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为基层减负各项举措,大力推进精文简会。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党的光荣传统。

(八)切实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精准研判大发展大建设时期的腐败风险点,持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常态化开展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工作,深入推进“村霸”和基层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

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关键在实干,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要增强奋斗有我的敬业精神,保持奋勇争先的事业追求,砥砺奋发图强的干事热情,强化奋不顾身的责任担当,在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实践中展现过硬作风和本领。